有點難一語說清楚這個影片在幹嘛XD 但至少我看得很開心。
簡單來說就是前「流言終結者」亞當沙維奇(Adam Savage, 以下簡稱野人亞當) 非常喜歡 YouTube 上一個專講數學裡面的奇趣酷玩意的頻道「數字狂」(Numberphile)。
於是趁該頻道的靈魂——製作人布瑞迪哈蘭(Brady Haran)前往洛杉磯參加活動時,拉他上自己 YouTube 頻道的節目接受訪問。談談當初是怎麼走上獨一無二的 YouTuber 生涯路。也給有志於此的後輩一些建議。
這裡需要解釋的東西太多了,首先,給有點沒跟上進度的同學......亞當什麼時候是 YouTuber 的?
答案是從 2012 年開始。
Tested.com 原本是在 2010 年由 Norman Chan 和 Will Smith 兩個加州洛杉磯的年輕宅宅成立的網站/YouTube 頻道。一開始做科技開箱鑑測類的影片。隨著頻道逐漸成熟,開始擴張到各種生活與電腦秘技、Maker自造社群、遊戲與流行文化......天南地北一言難盡。
值得一提兩位創始人的產量很誇張,頻道推出的前幾年,在 YouTube 上每年皆產出超過 365 支影片(2011 年是 667 支)......不過換個角度看,就是剛開始是以量取勝的農場流,不如此很難全職營生。
然後在 2012 年 3 月,這影片預告了「流言終結者」亞當和傑米加盟 Tested.com
這段合作怎麼搭上的不可考。但利益共生的關係很明顯,即兩位製作人獲得了(與他們興趣相投的)一對高人氣明星,而流言終結者們,則在原本的電視與電影圈之外,獲得了熟悉網路世界的專屬內容製作人。
隨著流言終結者系列在 2015 畫上句點,個性不愛拋頭露面的傑米也就(不意外的)從網站上消失了,只有在名義上還是 Tested 的一份子。
隨著亞當加盟,宅宅們便接觸到那些更專業的宅宅、Maker、高科技酷玩意的人脈,頻道內容逐漸酷炫。雖沒完全轉成亞當專屬頻道,可是也差不多惹,連名字也改成野人亞當的形狀,展現他的熱情之所在:職業級的電影道具與服裝,在他充滿工具和素材的職業級工作室中DIY 地打造出來,然後穿去 comic-con 遛達。
而這一集被邀來採訪的 Brady Haran 則是教育類 YouTube 圈的一方之霸,更是早在 2007 年就開始在 YouTube(2005年成立)平台上伸展拳腳了。
但一般人不太會知道 Brady 是幕後主謀,因為他的頻道全都是以訪問別人——通常是科學家、或退求其次科學教育者.....討論該領域科學中某一個有趣、酷炫,卻不為人知的主題這樣來進行。
Brady 做為掌鏡、採訪者兼製作人(負責燒肝:編輯影片),通常不會跳到幕前解說東西,觀眾通常只會看到和 Brady 對話的被採訪者。但除了人肉三腳架,Brady 另一個積極作用是站在觀眾角度提出問題,以免專業科學家因為太過於專業,講的話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例如使用未經解釋的術語或解釋太冷僻)。也就是只能由外行人眼光來破除的「知識的詛咒」。
正是因為有 Brady 這樣的中間人,保證了呈現的內容一般人都能充分理解並覺得新鮮。才會出現三百多萬人訂閱的超奇葩數學頻道「數字狂」Numberphile(-phile = 對某東西癡迷的人)。
Numberphile 頻道中,人氣最高的前十影片 |
路過的沙維奇太太驚道:腦公,你居然為幾何學流下男兒淚?!
亞當:可是人家真的很感動(哽咽)。
雖然數字狂頻道有五百多集,但根據亞當所說的線索,加上我精密的考據應該可以猜到讓他 感動到哽咽的是哪一集 。線索有:
1.題目關於幾何 2.被採訪的是女數學家(與數字狂多次合作過的女數學家至少有五位),她提到那是她小學就看過的問題 3.亞當熊熊想不起那問題是關於什麼,即無法簡單描述 4.但該題含有一定的直觀的美感
我想大約是這集。由出身鐵幕下的保加利亞,前數學奧林匹亞金牌,現任UC柏克萊數學教授 Zvezdelina Stankova 講一個關於三個正方形的幾何問題。
問題:試證明圖中以 α、β、γ 標記的三個角度加起來是 90 度 |
總之,講完花絮,這集節目的主要內容是在聊 Brady 當年是怎麼入行的。
出生於 1976 年的 Brady 是澳洲阿德雷德人,主修新聞系(Journalism)但最喜歡的科目是物理與化學。從小的嗜好是 NASA 太空任務、太空、恐龍、火山和地震等話題.....小科宅。在 26 歲那年,Brady 隻身前往英國打拼,替 BBC 製作科學方面的網路題材。
漸漸的他在 BBC 的工作變得很自雇者:自己提案、採訪、寫文章、拍影片、發布,所有業績一人搞定。
講到這裡,一直默默坐在亞當和布瑞迪中間的 Norman 忽然有感而發:「這種工作,現在我們流行叫 preditor。」 呃,這有點冷。 preditor 就是把製作人 producer 和編輯 editor 兩個字拼在一起(portmanteau),其讀音很像掠食者 predator 這樣。[因為母音 a 弱化很像 i]
因為當年英國的某教育推廣計畫,Brady 兼職擔任了駐諾丁漢(Nottingham,英國中部城市,羅賓漢的故鄉)大學的記者,等於是領公家預算,兼差負責替「諾丁漢科學城計畫」推廣知名度的任務。
根據 Brady 的提案企畫,一開始是要花約一年時間,訪問遍諾丁漢大學的各個科學家、與實驗室的研究生等人員,紀錄「第一線的科學產生過程中的繁雜艱難與困苦,然後終於獲得成果的光輝」,最後做成一個長約兩小時的紀錄片。
而那個為了紀錄那個紀錄片的製作過程和訪談原生片段而生的 YouTube 頻道就是 Brady 的生涯起點。現在叫「諾丁漢科學」的頻道,當時的名字是叫 「試管計畫」Test Tube Project(可能是在 YouTube 上試水溫 的意思?)。總之當年的他這麼說:
那是袋鼠是袋鼠啊
但計畫趕不上變化,那個紀錄片永遠都沒有做出來,原因是忽然有個普通的訪談影片爆紅了,內容是動物學系教授 Aziz Aboobaker 示範英國小河裡面隨便都能抓到的扁蟲(flatworm),有幾乎無限的再生能力。被剁碎了都可以長回來。
從 2019 年的角度看,完全無法理解這個 240p 的影片除了標題「不死扁蟲」之外有什麼爆紅的潛力。 而且當年的爆紅是指觀看 = 八萬人次。光陰的殺豬刀真是殘酷。
Brady 抓住這個契機,心想與其花一整年做一個沒人會看的兩小時紀錄片。不如就以短片的形式再接再厲吧,就這樣,他繼續以諾丁漢為基地,開展科學界的人脈,一直訪訪訪問下去......
直到他找到他的第一個大明星。
這個明星就是諾丁漢化學系的資深(國寶?!)教授馬丁.波利亞可夫(Martyn Poliakoff),到今天都還是 Brady 宇宙之「元素週期表」頻道的一線男星。
很長一段時間,如下圖所示,這位滿頭雪白爆炸亂髮、說話時手手會可愛地亂揮的教授,都很故意的標示為「The Professor」——那位教授。而不稱其名,好似某種世外神秘高人的氣氛。
化學元素週期表頻道的前十大熱門影片 |
Brady 的思路非常合理——只有做前人沒有做過、想都不敢想去做的事情,才能在市場中開創一個無可取代的地位。
所以他們在六個禮拜內 完成了 118 集......這次換亞當傻掉:「六個禮拜,你不是說六個月,而是六個禮拜嗎」。
正是因為馬丁教授見多識廣......冷知識達人,才能這麼快速的一天連錄好幾集(然後某人熬夜剪片),每一集之中,都能信手拈來,大談某元素的某種特別性質、獨家應用,最棒的是二話不說、一言不合就拉到實驗室現場示範。這就是元素週期表頻道的第一季了。
不過第一季還是有超多不成熟之處,有些元素教授劈頭就說 他真的想不出來有何應用XD,這時就只好靠一些歷史背景故事和相關的化學論文來勉強補足。
況且週期表最後面有一整列大自然不存在的人造元素,包括「錒系」中排在鈾之後的元素、和第七週期後半列(Z>92 合稱超鈾元素),可能整個人類歷史中只製造過幾毫克或數千個原子,或者整個地球中的含量只有幾克那麼稀有(因為衰變不穩定,半衰期甚至可以只有幾微秒),第一季中教授也頂多只能靠「週期律」推測那元素可能的性質。
但 hen 有誠意的是,教授每次發現新的素材,某種元素更有意思的性質,他們就會重新再做一集,逐漸變成了第二季,其中透過 Brady + Poliakoff 教授的廣大人脈,使他們可以進到美國和俄羅斯的最高階級的核子化學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例如這集中,展示了用來製造超重元素必不可少,但是超級貴的材料:鈣-40 同位素純質。就是在莫斯科近郊的杜布納拍的。
教授靠著超酷炫化學流走紅之後,諾丁漢的物理系感到忌妒,於是 Sixty Symbols (六十個符號)物理頻道就誕生了。這時 Brady 辭去了 BBC 的工作——他副業太成功啦。
六十個符號物理頻道的前十大熱門影片 |
「數字狂」是接在化學→物理之後的第三個頻道,同時成立的還有講天文學的 Deep Sky Videos 頻道。兩者是拿 YouTube 的贊助金成立的,後來數字狂的專案不是在諾丁漢,而是由加州UC柏克萊營運,難怪可憐的 Brady 要一整年英美兩頭跑了。
* Brady 宇宙裡面還有若干頻道家族成員,個人再推薦一個 Objectivity ,內容是英國皇家科學院展示他們珍藏的科學古物。
諾丁漢的電腦科學系也參一腳,於是又生出了電腦狂(Computerphile)頻道......是說我開始相信影分身之術是真的了,工作狂 Brady 持續正常發揮,持續的在把世界的酷炫事務建檔納入自己囊中。
電腦狂的十大熱門。他們則是有六百多集,據說是由諾丁漢電腦科學系自主製作,Brady 可以不用介入太多,幸好幸好。換句話說,只有這邊訪問者不是 Brady。 |
(這一點我深表贊同,有些知識考完試就會忘掉,有些知識是在寫成部落格文章之後,就會開始遺忘惹。)
秘辛和歷史講完,開始聊一些心路歷程,大概有三大亮點:
1. Brady用最近有進展的「三整數立方和問題」開場,這邊就省略很長的說明了(參見這裡、這裡或這裡),而且他還嚴重講錯——不可能表達成三個整數立方和的數,其形式是 9k+4 或 9k+5 才對。
他要表達的點很有意思,因為有的人對於出生在現代很莫名失望與不滿,因為「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未知的境界,可以供人探索發現,並且青史留名了」,但是數字狂影片中一直告訴觀眾,在數學裡,這種可以讓你青史留名的未知境界超級多,根本俯拾皆是,每個領域前進到一定的地步都是未知(這一點創立 OEIS 的 Neil Slone 先生最能體會了)。
2. 關於怎麼從採訪對象身上壓榨出最有意思,起初完全沒可能料到的主題。Brady 表示他是在 BBC 學到這個一生受用的技巧,就是見到受訪者的前幾個小時都不要拿出攝影機 :D
光是進行一般人和人之間的輕鬆對話,在閒聊氣氛中,天南地北的問各種和預定主題相關,或完全不相關的問題。一般教授的辦公室都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儀器、獎盃、合照、模型、圖畫都可以是素材。就只是展現好奇心聊聊天,這時候人放鬆,腦中的平行聯想、創造性思考比較自由。
反之人只要面對攝影機就會開始制式僵硬起來,照本宣科好像在上班工作,熱情就不見了,看事情的靈活角度也不見了。
一個例子是 Brady 在受訪者的辦公室隔壁,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管狀裝置,然後閒聊是這樣展開的→
教授教授,那是什麼裝置?雷射冷卻,那是什麼,沒聽過,可以再多講講嗎?你說可以用照光把東西冷卻,超反直覺的啦。是說,可以冷卻到多冷?一微開耳文(microkelvin)那是多冷,不要講術語那不好懂啦。有比月亮表面冷嗎?更冷。有比宇宙星際空間冷嗎?有,更冷喔。(註:宇宙背景輻射的微波溫度約 2.7 K)
Brady: 你是說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在地球,你的實驗室裡嗎?
教授:唔......還真的是這樣耶!你不說我還從來沒這樣想過。
於是和原本訪問腳本完全天差地別的一集就這樣產生了XDD
順帶一題,至 2019 年為止,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已經不在地球上了,而是在國際太空站上的「冷原子實驗室」裝置(CAL),綜合人類目前所有冷卻微小原子簇的技術集大成,在 2018 年達到 1 微微開爾文(比絕對零度高一兆分之一度)的究級低溫。
*以上當然是假設宇宙中不存在更先進文明的更先進實驗室
3. 關於這個人人都很有創意的時代,要怎麼增加自己的能見度?
答案是沒有其他方法,你只能一直創作,一直創作你的實力會增加,你涵蓋的主題也自然會更廣,內容含金量也就會增長,所以被不特定人士看到的機會也就增加了。最棒的是,因為你不是一夕爆紅而是穩定增長,被人發現時就比較能產生「這傢伙好有趣,我想持續追蹤看他有什麼料」的想法。
事實上照這樣想起來,最糟糕的情況反而是第一個作品就一夕爆紅——就和西洋唱片榜上許多一片歌手的悲慘命運一樣,後繼聲勢岌岌可危:因為,只看到一次爆紅作品的觀眾,今後會產生大致相同的、僵化的期望,而你的創作自由就會被定型,今後無論是產出作品不如預期般受人歡迎,或是因為創新題材只是和成名作不同,「感覺沒那麼好」而無故受冷落,都是大大悶虧,不知道扼殺多少才華。
結語嘛。我想這些有才華的人真是太可怕了,讓全世界的人寧願花大把大把,總計起來數千萬年的時間來觀看他們又做出什麼酷炫、新奇、前所未見的東西。
其中最最可怕的,大概是 Podcast 形式的內容,例如 Brady 和 CGP Grey 的每周聊天幾小時所構成的各大平台第一熱門 podcast:Hello Internet。聽下去幾百個小時就消失了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