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像毒藥,必須均衡攝取,偏食容易中毒。

我所關注的重要與不重要的事實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意外的未來學家——當虛擬世界創造者不小心窺探了真實

#本文為碎碎念請注意

本篇的啟發是來自 2018 年科技報橘的一篇文章〈「模擬城市」發明人現身說法:現在的社會五年前就在遊戲裡上演過了〉 2018/08/22

描述電玩《模擬城市》(Sim city)的開發團隊怎麼由了解基礎事實為根據,預測了(已經到來的)未來的社會型態。文章傳送門

〈模擬城市3000探索無限〉的盒子
所謂基礎事實包括城市組成的基本遊戲規則:需要消耗資源、製造廢棄物、需要便捷的交通方式,城市更以物價和房價這些市場訊號來進行資源流量的分配,例如競標有限的空間等等條件。

當你弄清了這些需求規則,就可以開始建立一個沙盒環境,讓玩家進行模擬了。而因為這些系統中根柢的真實度,遊戲中那些可能的未來也就和我們身處的這個八九不離十了。

是說有點懷念,我自己曾經花了800台票,在岡山火車站前的大大書局(今全聯。書局關門超過10年了,RIP)買了一套模擬城市3000,現在遊戲手冊都還在,但遊戲光碟早在一次送修電腦時留在光碟機裡,回來就不見了——顯然工程師重灌需要用到光碟機——而我則花了太久才領悟那片光碟可能的下落。

對了,你聽過模擬城市3000的主題音樂嗎?很好聽說,完全可以當作作業用 BGM,某方面來說音樂耐聽度還高於遊戲的耐玩度。囧rz。是說 EA 的遊戲主題樂都蠻好聽的。

下文我往另一個方向展開:關於有一些未來是「不曾發生過的未來」——那些很講究的空想世界。

身為一個科宅,我始終有興趣的是「世界怎麼運作」這個母題。

小處著眼,每一件現代生活中的熟悉科技,其實都藏著數百個不為人知的小細節——零件的設計裝配,選用的材料特性、工業品管、預期使用壽命......等等。

而因為 #現代社會的高度分工,這些身邊的小細節其實你一個都不需要知道就可以活得很好,因為有 #共同市場 的存在,幾乎所有人都只要專精一件事,種植、加工、理髮、管理圖書館、炸雞排,只要做一個巨大系統中的小零件,透過 #形形色色的交換 借助於彼此就可以滿足其他的需求。其中你美日仰賴的貨品和服務,可能來自地球的另一端,牽涉到幾千人的勞動鍊:這是全球化的光明面。
[Leonard E. Read: I, Pencil 中譯:我,鉛筆 一個現代全球分工的故事]

扯遠了。總之,既然這是個 #不用知道所有事情的原理就能活得很好 的神奇時代,那人們何苦還要求知呢?答案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創作」。

創作是複雜的過程,創作的成果是複雜的東西、圖像和意念,永遠不是從真空中拉出兔子來,而得透過首先理解複雜的現實世界,加以分解和創意重構(匠心)。有時候還需要畫鍊成陣,催動瑪那的流轉......咦等等錯棚了。

要創造世界上還不存在的物體或想法其實還蠻困難的,尤其是世界上有七十七億人 [2019 data] 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元素組合,都有人嘗試過了。尤其是在線上A片的領域,所有屬性組合都已經......(大誤)。

那麼誰是這個世界的設計師(物理)?實際上並沒有這個單一的設計者存在,對不起了有神論者。

世界是一個互動的整體,因此始終是有機的不斷自我改進——或是自我劣化。每一個城市、社會、市場都是由數百萬個本身由數百萬個零件的複雜系統組成的複雜系統。

那我們身處於其中,怎麼還有可能預測任何事情呢?大處著眼,從不變的基本原則著手,例如物理定律(第一性原理),例如抽象的共同/長期趨勢(一般而言人類想要什麼?)。如統計學一脈,將轉瞬即逝的雜音平均掉。

這類的趨勢家,或未來學家,也是凡人當然還是會估計錯誤,但還算是比較有意思的錯誤。這種非常大處著眼的領域,有經濟學家、歷史社會學家、科技趨勢研究者等等。我非常喜歡這種頻率合拍的人寫的書,例子像是 KK 凱文凱利、賈德戴蒙、育瓦哈拉瑞。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世界上還有一小群人,努力理解世界運行的方式的目的非常之中二 ←令人敬佩,他們的秘密目標是,要構築一個自己的世界!

是了,這股流行是出自於歐美架空奇幻小說和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LOTR 和 D&D)合流的完美風暴,稱為 Worldbuilding——架空世界構築。

《魔戒》作者 J.R.R.托爾金是個語言學教授,但他明白語言的魅力不只是在發音捲不捲舌,子音送不送氣,雙母音和子音叢的限制有無......這些枝微末節。托爾金了解,成熟的語言成形於並且反映著一整批人的共同歷史與獨特的世界觀。所以一門語言背後就是一整套文學歷史與神話。

以上是傳統派、奇幻派的世界構築:文化層面的。

回到「世界怎麼運作」,漸漸的在科幻領域開始有些宅宅注意到,文化層面的架空並不完整。等~愣~。

歷史地理優秀的同學會指出:風土決定習俗,環境決定民情,地理條件的開闊或封閉決定了人群交流往來的對象,甚至有人主張過氣候乾濕冷暖決定民族性(,cf. 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

簡而言之,文化也是根植於客觀的環境,千變萬化的思想也得受到不變的物理條件的限制。於是這些大膽的世界構築者開始搞 #破壞式創新,並提出像是「要是地球有兩顆月亮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光速是現在的一半,有機會衍生出高等文明嗎?」「在中世紀時假如墨西哥灣流減弱或停滯,歐洲文明是否可能覆滅。」

千奇百怪,天馬行空,有些超級特定有些超廣泛,卻都有跡可循——帶有一點點 #真實世界的種子

不得不插入一提,幾位意外地創造真實的科幻小說作者,其中最狂的大概是「科幻之父」H.G.威爾斯,他因為有不錯的物理基礎,但幸好踏的物理還不夠好,所以無知者無畏,當所有世界一流物理學家都還認為原理上不可能的時候,在他 1913 的科幻小說 "The World Set Free" 裡預測了原子能炸彈。* 1913 年,玻爾才剛提出半古典原子模型,地球上還沒有人知道核分裂。

後來物理學家西拉德(Leo Szilard)靈光一現,構想出核裂變的「連鎖反應」,忽然讓原子彈的概念變成了現實。西拉德後來和愛因斯坦聯名寫了信給羅斯福總統,曼哈頓計畫於是成形。

後來在三十年後,物理學家西拉德(Leo Szilard)靈光一現,構想出核裂變的「連鎖反應」,忽然讓原子彈的概念變成了現實。西拉德後來和愛因斯坦聯名寫了信給羅斯福總統,曼哈頓計畫於是成形。

甚至,還有這樣的架空者:她架空整個社會的習俗文化。觀察到,文明還有一個我們常常不加思索的限制條件——動物的生理構造。體型力量、生殖分工(懷胎或下蛋)、有幾隻手腳、聽覺的敏銳度、眼睛的視野聚集於前方還是環繞四周、生命發展史、甚至是有幾種性別......傳奇作者俄蘇拉勒瑰恩她就專門架空這個路線,關於性別概念與人類截然不同的外星社會。

你可能非議道:可是這種架空不可能發生啊。像是科幻小說/影集《無垠的太空》中重力的強弱對人的影響(火星人尚武,總是在加強的重力下訓練自己的肌肉,不然火星的重力會讓他們的骨骼和肌力不堪一擊),我們還可以稍微想像。

可是啊,性別不就一男一女還能變怎樣?

肯定是怎樣都能變——假使不受文化慣性阻撓的話,提示:CRISPER-Cas9

若地球文明做出開放基因編輯的這個史上最重大決定,完全顛覆的異種生理和隨之而生的新品種文化,說不定會比想像中更快出現。

歡迎來到人類世(Anthropocene):人類的想像力(和缺乏想像力)成為塑造地球的一股主要(不)自然營力的時代。

甚至魔法,大師亞瑟克拉克(他的小說預測包含同步軌道衛星、太空電梯)不是說了「足夠先進的科技與魔法無異」嗎。

我在這照樣造句作為結語(好老套XD):足夠複雜的虛構與現實無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