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像毒藥,必須均衡攝取,偏食容易中毒。

我所關注的重要與不重要的事實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法之:蟲生線蟲

#科宅的習作簿
#非專業非本科聲明




上面的 YouTube 影片,可能會讓一部分的人作嘔,而讓另一部分人想吃冬粉,科宅個人是屬於後者啦。

影片是講述一種【異小桿線蟲】,不愧名字有個「異」字,使用一線恐怖科幻電影明星,異形般的姿態,扭動鑽到某種象鼻蟲(weevil)幼蟲的體內。

線蟲隨即釋放出與它們共生的細菌,細菌順著血液(血淋巴)感染象鼻蟲幼蟲,導致相當於昆蟲版敗血病的猛烈感染,增殖的細菌開始愉悅地消化起幼蟲的屍體,而與細菌作為最佳拍檔的線蟲也得到好處,開始大啖細菌消化到一半的營養蟲屍濃湯,開始用線蟲的經典增殖法:數量爆炸,直到把幼蟲吃乾淨完事。

這幕昆蟲的恐怖日常,也被狡猾的人類加以利用了,詳後述。

【線蟲】大概是地球上最俯拾皆是,在所有生態系都佔有一席之地,但也最被疏於報導的生物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很難套用啥體面的描述:大多數體積微小,小得落在肉眼可見的極限。而且生活方式猥瑣,或在土壤之間分解生物殘骸與碎屑,或是【寄生】於植物或動物的體內,當一些討厭的不請自來的房客,讓植物甚至動物生病。

真的,任何地方的土壤,透過合適的篩子加以清洗過濾,都可以獲得成千上萬隻活蹦亂跳的線蟲。

蟲生線蟲,顧名思義就是把昆蟲當作寄主,寄生於體內最終殺死的線蟲。包含了異小桿線蟲(Heterorhabditis spp.)/斯氏線蟲(Steinernema spp.)等等。

在仔細研究蟲生線蟲生態後,農業科學家也研發出人工培養線蟲(和它們的共生細菌:必要的殺蟲利器)的方法,等於是把線蟲武器化了,附加的優點是,吃完昆蟲後線蟲一時半刻不會走遠,會留在田地的土壤中伺機獵捕新的昆蟲,好像某種免疫力一樣,也許優於玉石俱焚的慣行噴藥法也不一定。

回想起 2019 年 6~7 月,當台灣首次發現秋行軍蟲的幼蟲,然後是成蟲,唯恐天下不亂的某媒體開始出現〈...恐無天敵...〉這樣的標題,正反映出這時代,做媒體連上網都不需要會,常識都不需要有,只需要以聳動恐懼為食糧的尷尬面貌。

怎麼可能沒有天敵,從鳥、肉食的胡蜂、寄生蜂、螞蟻,到以蟲為寄生對象的細菌、黴菌、病毒、微生物,自然界的捕食關係所在多有,蟲蟲提早斃命是在所難免。

關鍵在於天敵的數量夠不夠高,例如當秋行軍蟲成蛾(也就是草地貪夜蛾)產下卵塊後,有多少毛毛蟲能在強敵環伺的生態系中,經過一二三四五六齡之後繼續傳宗接代呢?(題外話,秋行軍蟲還會彼此啃食。)中間使得多少植株受損,造成多少農業損失這樣的系統性思考。

防治的策略除了噴藥,也包括留意自然生態中本就存在的昆蟲天敵,留心幫它們一把,例如田地間作,保留足夠複雜的生態系讓天敵有生存空間。以及巧妙的「推拉法」,詳見參考資料。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手冊甚至提到,如果看到大批因為真菌或病毒(如核多角病毒 NPV)而死的毛蟲,農友大可以把蟲屍泡水打成汁,立刻又得到一批活菌可以用來噴灑除蟲。

生物防治正和那句「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是一樣邏輯。

但科宅還是不禁往寄生性線蟲B級恐怖電影化的潛力去思考了......千萬不要搜尋 #鼠肺線蟲(廣東住血線蟲)和 #糞小桿線蟲,不要就是不要,別說我沒警告囉 XDDD

- -

因為台灣是農業先進國,並不像某媒體灌輸的那樣得仰人鼻息。一些詳細有用的資訊俯拾皆是。請參考

〈利用蟲生線蟲防治害蟲〉科學發展 2009年12月,444期 ■侯豐男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WC.htm

秋行軍蟲的防疫資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https://faw.baphiq.gov.tw/

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CABI) 入侵生物概要
https://www.cabi.org/isc/fallarmywor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