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像毒藥,必須均衡攝取,偏食容易中毒。

我所關注的重要與不重要的事實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物質] 夢幻的粉紅臉蛋--河馬汗→防曬乳?!

[物質] 河馬汗與防曬乳

- - - 因為一不小心話太多就變成兩篇惹 - - -

看前篇,左轉 [物質] 那些人類使用的古怪動物分泌物


這是我見過最奇怪的研究,沒有之一,研究是日本人做成的,有恆心有耐力有毅力,來賓請掌聲鼓勵(拍手)。





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該校為福澤諭吉創辦)的犀川陽子、中田雅也,和京都藥科大學的橋本貴美子等人,分別從上野動物園京都市立動物園的河馬(Hippopotamus amphibius,種小名 amphibius 指出其水陸兩棲的特性)身上取得汗液。

等等,暫停啊,到底為什麼他們會想做這研究咧(動機,動機!)

--該團隊在2007年的論文中表示研究動機是「河馬的汗液起初是無色的,後來時間一久就會逐漸變為紅色/橘色/褐色,我們想知道讓河馬變色的化學物質是什麼,這物質又有河馬(誤)用處。」

好奇心殺死河馬。話說這研究做了多久?七年!

閱讀論文後我都快感動得流淚惹,因為河馬汗中的這種有效物質【很不穩定】,不能乾燥、不能熱、不能照光、不能改變 pH 值、不能用有機溶劑,不然就會變成褐色的無定型多聚物......要分析就難如登天了。

** 要從聚合物分析出單體的結構,相當於要求找出一塊玻璃的晶格--玻璃根本沒有晶格。或者要寫出一塊煤炭(非均質、還是混合物)的成分一樣難。

ああ~~搞屁,這種物質真的能分離並加以定性嗎?研究者最後只能小心翼翼的,尋找不會使其聚合的管狀層析(column chromatography)材質與溶劑的組合,這才發現「純化」之後卻只能泡成淡淡的稀溶液--因為濃度太高它也會自發聚合 (ああああ~~ 這哪招)終於才克苦克難的做了結構鑑定,如核磁共振光譜 (1H, 13C NMR), 化學修飾盡量讓分子結構穩定......等方法。

總之他們做研究費時費力,做完我才能無聊圍觀,我是覺得過程蠻好玩的(邪惡貌),時間關係我把故事快轉.......

最後的最後找到河馬汗化合物兩種:分別是 紅色 的河馬汗酸(Hipposudoric acid)跟 橘色 的正河馬汗酸(Norhiposudoric acid)。

研究者發現兩者的吸收光譜在 290~400 nm,包含了照到地表的紫外線中的 UVA(400~315nm)與 波長較短、較高能的 UVB(315~280nm)--兩種物質的吸收光譜範圍對防曬乳業者來說剛好很有用。

* 幹得好,演化!

在爛泥中真嘴實牙激烈打鬥的河馬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實際上超級暴力的河馬在野外常常打架,不時就被彼此的凶器大牙劃得鮮血淋漓滿身傷,但卻沒見過成天泡在爛泥中的河馬,罹患什麼蜂窩組織炎--難不成河馬汗有殺菌作用?

是滴,同一個團隊在2004年發現河馬酸對格蘭氏陰性 的 綠膿桿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 跟 克雷白氏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有生長抑制作用(bacteriostatic effect)。




** 來胡亂講些生活中的化學 ** 

色素、光譜、防曬乳與分子結構


這是河馬汗酸的結構,美麗吧,

注意到苯環上接的氧分子的位置,這是一個含有  和 苯醌 的結構。是有名的共軛(振)系統(conjugated system),其中每個雙鍵之間的 π 電子是會互串門子每家跑的,稱為去局域化(delocalization )。

這造成分子軌域(molecular orbital, MO)有比較多的中間能階,代表這個分子可以吸收能量比較低的光子--喂,講人話!好唄,想像一個身段柔軟的政客,各家的請託和禮金他都收,不限於一黨一派一種顏色一個價位的紅包,我們就叫他政客 XDDDD

各種苯醌結構,請注意氧分子和苯環上交錯的雙鍵。
[credit: wikipedia_quinone]
事實上石墨/碳黑(graphene & soot)的共軛程度之高,導致它能吸收所有可見光波長,所以是漆黑的(政治人物類比傳神吧)。這也是黑炭洗不白(彭祖表示qq)的理化大學問。

鑽石完全不含共軛鍵,不吸收任何光就是透明/白的(白色力量!),世上的有色鑽石那是因為含有雜質金屬離子,造成鑽石的晶格缺陷的關係。

** 啊,電鈴響了,去開門馬上回!%%&@#$*

綜上所說,含有共軛官能基團的分子常常有顏色,是染料色素化學中的要角。事實上醌(quinone)這個字來自奎寧(quinine),而奎寧本身也會吸收波長約340奈米紫外光,放出藍色螢光。

含有奎寧成分的通寧水(tonic)飲料,照射紫外線會發出螢光
[Credit: wikimedia, uploader: C.Löser]
並不是所有會吸收紫外光的分子都能拿來當防曬成分,癥結在於共軛系統的另一個性質--吸收光子之後會短暫出現孤對電子(lone pair),也就是自由基(free radicals)

這種自由基的中間分子非常不穩定,會拿自己的孤對電子到處亂 鍵結,若最後孤對電子讓水收下了就會產生毒性的氫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OH‧)[參考]。

或者,當兩個自由基分子碰頭,孤對電子 1 + 1 = 2 成對便形成了 σ 單鍵,兩個分子就緊緊相連。


--你的 DNA 決不希望有任何東西跑去跟他緊緊相連,任何有這種性質的分子都是致癌的。


因此一般的防曬產品的使用上有一個難處,那就是並非擦一次就一勞永逸,因為 防曬乳是越曝曬陽光越會產生自由基,依照使用指引,建議每隔一段時間需再擦加以補強,若防曬係數SPF是30,補強的時間就是一半的每隔15分鐘。讓新擦上去的化學物質吸收舊的自由基。

* 俗稱「防曬乳也需要自己的防曬乳」。這真的不是防曬乳業者為了增加銷量的陰謀,是有科學根據的。

一個自由基導致聚合的例子是照光就會硬化的環氧樹酯,也是紫外光亂點鴛鴦譜,讓一個個環氧樹酯單體分子(monomer,成分是氯環氧丙烷和雙酚A),馬上串成了(網狀的)人體蜈蚣 多聚物/高分子聚合物(polymer)。

河馬汗酸越照光顏色越深,也就是因為照光引起的多聚化。人自己身上也有這種越照光越變黑的東西,那就是 黑色素。其中真黑色素 eumelanin 正是苯醌吲哚環結構,細胞中我們叫黑色素的物質大多都是無定型的黑色素高分子多聚物。

* 這種有多聚性質的分子其實性質蠻好,一來可以吸收較多的自由基(多重受屬性),因此較不需要上面說的一再補強。二來聚合之後的 高分子 聚合物,顧名思義分子量爆增,越不容易穿過細胞膜四處亂跑,更不太有意對DNA上下其手。

しかし~~如前所述,美觀因素戰勝了健康因素,想來是不會有美眉願意擦,會變成紅色、橘色、褐色、黑色的防曬乳的。

* 坊間報章常會描述,上述有產生自由基風險的主要是所謂「化學防曬」[參考],而「物理防曬」相對較為安全,這裡指的是使用鈦白(titanium white, 二氧化鈦)、鋅白(氧化鋅)直接反射紫外光。

但別傻了,鈦白和鋅白還是會與水產生氫氧自由基--你聽過 奈米光觸媒 嗎,光觸媒的原理就是利用自由基 無差別破壞 有機物,不管是你的細胞還是細菌病毒的蛋白質。

* 聽說終極防曬乳叫做斗笠


*寫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