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像毒藥,必須均衡攝取,偏食容易中毒。

我所關注的重要與不重要的事實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雜想 - 重複不重複/錢是什麼

今日洗澡雜想

起了念頭之後,洗完澡之後惡性自我沉溺的產生更多雜想

最奇怪的是兩個念頭和今天先前發生的任何事情都無關,就是洗頭搓泡泡時隨便冒出來的像夢境一樣突兀缺乏脈絡。(為什麼我只想得到我想得到的東西而不是任何東西?)

如果是十年前這樣雜想的結果會是詩的形式,但經年下來我思想已經肥大到塞不進詩這種載體了,看呀我肚子裡的____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對某年紀的我來說詩的主要功能是承載奇思妙想,病句、聯想、邏輯飛躍、矛盾、刻意驚人、亂闖出的意象、無法簡單歸類的神經突波。這一段只是要說明請別誤會說以下看起來像是文章形式的東西有縝密的組織、一貫的邏輯、單一的結論寓意。不不才沒有,這些只是病態肥大的問題、夢囈與詩。

1. (思想捷徑)包含重複模式的可能性比嚴格不重複來得多

ASCII 碼有 95 個可以拿來當密碼,但很多人只用 26 個小寫英文字母,這樣用完整 ASCII 的密碼每一碼可以抵 log(95)/log(26) = 1.4 個小寫字母密碼。

只看一定的字母表,像 a-z 很多人會誤以為不含重複的字比較不容易被猜中,像 aeiouxyz 會比 aaiiuuxxz 難猜。但卻不是這樣,會這樣想只是人類嗜規律如命因此過於敏感。

因為「不含重複」這是個意外嚴格的自我設限了,反而是含有重複更不按牌理出牌而壓低了免費的訊息量。例如當我們採用 m 個符號編寫 n 碼,可能性永遠是以不重複較少,P(m,n) < m^n。#留做習題

想當年二戰納粹的兩種密碼系統很靠北的都是因為自作聰明,想說弄得隨機一點,不要重複才不容一被破解,結果反倒因為如此自我設限而被密碼專家一鍋端。

這個脈絡下,想著「我每天都要有不同的經驗,每天都要日新又新,力爭上游」的人,是否反倒很弔詭的,也在讓自己的人生整體變得比較容易預測呢XDDD

也就是說是變種「安娜卡列尼娜」命題:精彩的人生都很相似,但糟糕得一蹋糊塗的人生可以有遠遠更多種可能。呃,真是奇怪透頂甚至不盡然有理的頓悟,完全像是會在洗澡時冒出來的想法。

2.「金錢是什麼」

這是一個可以不時提出來想著玩的問題。債務、信用、交易、生產、契約、奴隸制、私有財產、資本、租賃......各種面目。

剛想到(燈泡: On),基本來說,金錢就是時間。

但再更之後的演變就沒這麼單純了,新增的遊戲規則補充包讓錢是什麼的問題變得複雜。但總歸來說,金錢就是時間,像你進湯姆熊玩遊戲就要取得代幣那樣的概念,活著就要錢,錢是用來確保你的時間的一種工具。

以物易物,基本上就是拿你生產A的時間去換別人生產B的時間。如果一個農場的生產效率很高,他們的時間兌換率就會很有優勢,有多餘的貨品可以在交易中獲取別人的時間。久而久之,生產力升級,就會出現更多很有時間的閒人階級。努力打拼一陣子就可以出國度假。

掌握別人憑一己之力辦不到(效率或品質遠差)的事情與技能,例如裁縫、髮型設計、會計這些服務,就會有時間的優勢。分工的優勢。這些錢最後會讓諸多勞工換取自己的時間,甚至給子女茁壯的時間。有閒錢,財務自由,才有自己的時間。

為啥全球化時代你一樣努力工作,賺到的錢一直變少?因為對於簡單的工作來說,全世界的開發國家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時間和你競爭。講難聽因為他們人多且一窮二白,他們的時間相對比較不值錢。全球化的「連通管原理」讓所有人的技能快速貶值,發覺自己的時間忽然不值錢起來而開始緊張奔逃,在茫茫寰宇之間找自己的更高的價值。不然下場就是被世上的另一個你(你的印度外包替代品)給吞吃掉。最慘的是,不久之後你的替代品不是人,而是廉價但有能力的機器(糟惹,機器的時間不值錢)。

最奇怪的是經濟學家看全球化的眼光完全逆轉,說因為分工,所以大家的時間都獲得更有效的利用,各取所需之後還有剩。問題出在哪?分工理論的基礎是相對優勢,但會不會搞到最後,有不算少的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相對優勢?大家都是人類,能力所及會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到最後大家開始爭次等的東西,race to the bottom 會不會這樣。誰的時間最有價的「啄序」是怎麼決定的,公平不公平?這問題蔡粉韓粉的答案肯定是相反,他們處在排隊裡的不同位置。

很多輪遊戲之後,規則變得更加複雜就更加一言難盡了,一個例子,當有人發現有時候壟斷某個要素讓除了自己的所有人都得不到某個東西的時候,就會像滲透壓一樣產生價值的梯度,即財產權和私有制的原理:有人想要、沒有其他方法得到,就會心甘情願去用一定的時間競爭所有權的象徵,大家都想要,透過競標,稀缺+慾望 =價格。但價格本身不是金錢。(請留意一個問題:關於所有權的資格,記帳的是誰?例如,為什麼流浪漢把屋主砍死,並不會取得房子的所有權?但有時候流浪漢和屋主之女成婚之後再把屋主砍死就 以下略...)

這邊可以暫停想一下世界上的超級富豪的擁有是哪來的,是以誰身上的什麼代價,有沒有人被剝奪了什麼,而他們相對應的責任是啥。

而債務?債務就是預借時間,還不出債務就做奴隸。不過後來又有人發現暴力的妙用——掌握暴力的少數人完全可以做到創造莫須有的債務,部分奴役相當多人(部分奴役≒剝削),只要後者 a.覺得目前的規則天經地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反抗 b.因為他們不太去想「錢是什麼/社會怎麼運作/規則是誰寫的」這個問題,也沒有察覺到反抗、重寫規則是一個合理的政治選項,而不只是「作亂」。

基本上人生到世上沒有規則說你的時間要拿來幹嘛,宗教、習俗、生物本能都只能提供一些建議指引,實際上是在社會建構、政治妥協共同塑造出的規則地景(想像交通號誌)之中憑意志,順流或逆流的行動(當然阻力、代價不同)。就是說可以跟團或是自由行。

其實從來也沒有規則規定一個國家社會一定要富強,而是由於富強的直接結果符合較多的人的目標與個人喜好(例如會比較少受外力剝削,擁有較多選擇和時間,甚至可以開始定規則、剝削別人讓自己處境優化沿指數形成長)——帝國的富裕,來自掌控了萬萬民的時間。

這裡就離題的想到富奸,富奸老賊拖稿成性的理由據說很溫馨,就是以他打量自己的高收入,在日本的所得稅級距來算,等於是一天勞碌錢卻都給日本政府拿去了,時間被平白抽走很不甘。多可愛。這就是像咱們一般不懂得用錢賺錢的草民的思維嘛。

富人懂得錢的更多用處,其中一個很少人意識到但其實很重要的用處是,錢可以用來保護未來的自己更多的錢,使得別人無法拿走。誰都擁有資產,但有些專家的技能在於讓資產變得安全不可碰觸。於是最後富人的收入結構向著不被抽走,且能穩健增加的方向重整。

為什麼啊?怎麼可能有穩賺不賠的遊戲?

也許是在於富人花了心思把「錢是什麼」以及「人們都想拿自己的時間來做什麼」這些問題思考得特別透徹吧。

有獨到見解,所以能捷足先登,用所有權之類的遊戲規則,這些「堤壩」擋在眾人的夢想前面——基本上讓人家的夢想不成真,只有透過你賣的鏟子才能向上提升,利出一孔是門好生意。先來的人佔好位置,後到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夢想,就只有乖乖「抬轎」讓富人更富這個選擇,否則就只得放棄夢想(想想房市),或者......沖毀堤壩,肯定有人的夢想是重寫規則(想想Joker,每個在野黨,工運,和鼓吹房市崩盤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